谈农夫山泉:商人只是“墙头草”,他们不是“试金石”

近日,在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之后,作为同城具有竞争关系的农夫山泉受到了网络情绪波及,其创始人受到非议,股价也受到影响,很多网民关注其子的国籍问题。

01

我们从这个事件能看到网络情绪如同海底激流,具有巨大的能量。网民悼念宗庆后,形成了一种有利于娃哈哈的网络气候,但是对于竞争对手来说,网络中的群体情绪就潜伏着风险,稍有风吹草动,这股巨大的网络能量就会化作泥石流,冲刷过来,导致品牌危机。

本来,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一直都是很低调的人,媒体上很少见到他的踪影,但是经过这一轮的网民爆料,一时成为热点人物,逼迫他不得不出面发声、发文。我们如何理解这个突然爆发的现象?

应该说,钟睒睒的低调使得他较少受到网络的关注,没有成为热点人物,但是并不代表人们对其一无所知,少数人包括竞争对手、市场研究者甚至对其知根知底,那么在关键的时候,少数人在网络上的爆料,就会成为网民热传的内容,打得你措手不及,如同饥饿的市场阅读需求突然获得了信息的“投料”,也如真空市场突然打开了一个口子。

此次事件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在于钟睒睒刻意的低调和此次热点爆发形成强烈反差。

这提醒那些企业家和类似人群,如果你有巨大的市场体量,却又刻意压抑自己,保持低调,没有满足应有的舆论关注需求,那可能你的刻意低调,本身就在埋雷,就在积蓄被引爆的能量。较好的方法,是需要适时地利用媒体和一些渠道,缓释这种舆论关注的需求。

02

这也是我在舆情讲座和接受咨询的时候,经常给大家讲的,要给舆情热点和新闻内核进行“祛魅”。就是消除网民心目中的神秘感觉,把很多东西告诉公众,反倒降低了围观好奇和关注程度,因为信息公开释放了这种阅读需求。

人们天性如此好奇,对于那些吸引自己注意力的信息常常抱以持久的关注,一旦不能满足,就形成一种心理的饥饿感。无数个体的这种好奇之心,就构成了舆论的强烈需求。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案例,就是英国凯特王妃,作为王室成员迟迟不见踪影,王室也未能给出合理说法,导致公众围观之心越来越强烈,这种需求构成舆论压力,无论如何都包不住。这种公众阅读需求是谁都压制不了的,那唯一方法,就是“祛魅”,就是让其本身露面。人们看到她了,谣言和传言就自然消退了。

我们由此更加深刻地理解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它如同一个市场经济的需求,你可以依靠行政力量、领导意志和其它方式压制它,但是消灭不了它,总有一天,它会报复性地显示存在。尤其在今天,一方面是无所不在的网络透明空间,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或者事件当事方信息发布的滞后甚至屏蔽,反倒构筑了巨大的水坝,积蓄了巨大的信息需求能量。

合理的做法,就是尊重和重视这个需求,并且在尊重常识的基础上,遵循规律来利用它,为你所用。

03

此次农夫山泉受到攻击、董宇辉清博,让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网民群体和粉丝群体,正视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我们很多人习惯于将群体网民当作人民群众,认为他们的需求都是具有正当性、正义性。也有很多人认为网络舆论总是正确的,是需要满足甚至迎合的。有这种看法的人,其实都缺乏对于网民群体、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的真正理解。

人们在线下的时候,遵守各种道德伦理和社会规制而遵法守纪,但是一旦上网成为网民,常常不过受到本能、情绪和荷尔蒙的驱使,成为某种“网络生物”。他们常常是正义的、具有道德感的,但是也经常形成非理性和情绪化的“群体情绪杀手”。

比如,很多网络事件引爆了网民的群体道德正义怒火,让人们见证了倒逼地方尽快办理的群体道义力量。但是人们也看到了不少逼迫当事人精神崩溃的网络暴力事件,网暴的施与者也常常是网民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就是同一批人。

再比如,人们在悼念宗庆后的时候,温情脉脉,充满感怀,但是其中不少人在面对农夫山泉的时候,又是怒气冲冲,生产、转发了不少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看看围绕农夫山泉的一些传言、流言,很多是不实的,甚至是谣言。热点事件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泡沫,信息鱼龙混杂在所难免,也因此给社会治理和品牌形象带来威胁。

这些网络热点和网络现象告诉我们,网民群体在网络上的集体情绪,常常是喜怒无常的、难以把握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网民,并理解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并理解这种传播规律。

基本上,网民群体如同“流体”,面对不同的对象,他们的状态也是不同的,这表现为:

——面对政府,他们是监督的、挑剔的,但是又是发自内心的依赖的。时常如同撒娇发怒的孩子;

——面对公众人物和有权有势者,他们是挑刺的、讽刺的、想看你笑话的,但是又暗暗希望成为他们那个样子;

——对于弱势群体,他们是天然同情的、支持的,认为弱者是正义的,必须受到帮助和尊重;

——对于网红,他们是娱乐的、消费的、不大正经的,并且是易变的。

所以网红需要学会“与风共舞”,身段柔软。如果你有自己坚定的价值观,一认真那就输了,会遭到网民痛击。比如就像罗翔和董宇辉那样。

04

为什么粉丝众多的罗翔和董宇辉先后清空了微博?

这就是作为网红的悖论。当你的言行吸引了他们好感的时候,他们疯狂地簇拥你,一夜之间涨粉百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是一旦你某个言行冒犯了他们,他们的愤怒情绪会淹没你,你的直播间会变成大型车祸现场。所以表面上是网红成为了意见领袖,具有巨大的能量,其实背后不过是粉丝群体的放出的一个风筝,你需要听从遥控,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一旦满足不了,他们就试图操控你、塑造你,在随时在情绪上和流量上把控你,不行就离开你。

正如上文所言,网红是粉丝制造出来的,你的作用主要是满足他们的情绪价值,不能让他们失望。他们花时间代价来围观你,捧着你,是把你当做听话的宠物,而陪伴时间已经被他们视作沉没成本,时间越长,成本越大,连带着期待越大,期望落空,愤怒值就很大。董宇辉直播间里的粉丝,被称为“丈母娘”群体,她们需要董宇辉提供情绪价值,甚至情色消费价值。董宇辉如果不愿意,她们就有些不乐意了。

所以,那些拥有巨大粉丝群体的网红,如果仅仅是拥有一个内容账号,日常生产文字视频还能基本相安无事,因为中间隔着时空的防火墙,但是一旦开启直播,网红和粉丝面对面,那就存在翻车的风险。因为即便他们之中的小部分人在直播间里造反,也足以带来巨大影响,而且一旦被截图,被传播,就是一场娱乐狂欢,新媒体事故,一场被放大的反噬事件。传播营造的效果是,你被粉丝抛弃了。

所以拥有巨大粉丝群体又经常直播的网红,只有两条路,一是愤而清博,二是躬身迎合。

清博的人,是因为感觉自己是个独立的主体,却忘了自己是粉丝制造出来满足他们情绪价值的“群体宠物”,你一独立,就会打破他们的幻想泡泡。董宇辉本质上是知识分子,李佳琦也已经是有钱人了,他们在直播中一旦表露自己独立的想法,一个不想谈女性的内衣,一个想发表一点关于工作的看法,结果都不符合粉丝的情绪需求,就翻车了;

迎合的人,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在粉丝中“人设”。看看张雪峰,哪一场直播不在迎合粉丝的情绪价值?针砭时弊、时不时抖一些所谓的“招生内幕”、透露一些“上层”的秘密,都在迎合自己粉丝的心理需求。

很多的公众号文章都在迎合粉丝需求,其中不少人是捏着鼻子在写。他们常常不同意自己的文章观点。但是因为粉丝需求,为了顺利收割韭菜,他们只好勉力而为。

05

网民群体及其观点看法,常常构成了一种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也对于企业家影响很大。网民舆论和地方的经济政治生态,常常彼此影响,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这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

近年来,很多热点都是关于“润人”的讨论,比如,某个企业家润了,移民了,常常引起了网民的极大愤怒。他们最想不通的一点是,为什么这些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获益最大的群体,却在一点风吹草动之后,就要移民、要转移财产,要润出去了呢?

所以很多网民骂他们忘恩负义,认为他们被西方洗脑了,是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也使得他们在评价企业家的时候,将他们的喜怒哀乐投放到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和消费品上,也影响了市场评价。当海底捞的老板移民新加坡之后,我们在公号文章就提出,这或许是海底捞失去品牌形象“护城河”的开始。

在钱理群教授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概念后,因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批判性,就成为很多人评价别人的一个关键词。但是殊不知,钱理群是研究鲁迅的,并深受其影响,当鲁迅批评的锋芒主要针对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之后,批评的锋芒反倒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力量,因为群体承受了批判,而个体反倒豁免了压力。所以鲁迅和钱理群的仅仅可以做社会批判,而不能用作个体批评。就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来说,为什么我们感觉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甚至感觉一个朴素的人,上了大学之后就变得精致了、利己了?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下,个体没有位置,一旦有所利己的行为,就会被批判自私自利。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反倒能够最大程度利国利民。因为个体如果不能为自己和家庭而奔波,那么市场经济反倒会失败,无数个体追求利益才推动了社会整体进步,因为它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包产到户和多劳多得,就是如此。钱理群为何提出这个概念?因为他是从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视角观察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市场经济和个体发展的视角出发,会发现精致的利己主义反倒是有利于个体、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所以当我们在中美博弈的时代,我们可以从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批判那些“润”出去的有钱人和企业家。但是如果从个体的角度,我们会发现这种批评和批判会变得很无力,也很无解。因为出去的人不是一两个,而是不少。

我们这一两年关于房地产商的评价,出现了一个巨大而微妙的反转,很多网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观念在悄悄改变。多年前,网络舆论痛批李嘉诚,“不要让李嘉诚跑了”一时众口相传,群情激愤,当时的人们陶醉于恒大许家印的信誓旦旦的忠诚的表态表演中。结果,恒大暴雷了,几乎影响了半个国土的城镇化进程。

到今天,人们才想起李嘉诚,开始追念李嘉诚从未有过一个烂尾楼,也从未拖欠过工人一分钱。甚至有人还想起某个润出去的地产商夫妇,认为他起码没有像恒大那样祸国殃民。

网民群体的非理性的特点,在房地产商的评价转变中,是最能体现出来的。但是遗憾的时候,它常常在事后才能为人所知觉,当时的人们沉醉于群体的激情狂欢和同仇敌忾中,为恒大大忠似奸的政治学表态所迷惑,丝毫没有后考虑到,那些拥有众多智囊和精准情报的房地产商,才真正代表了理性和科学,他们的每个决策,都代表了关于市场的敏锐的洞察。

06

到今天,当网民再次纷纷指责那些“润”出去的企业家及其子女的时候,并成为弥漫网络的群体性情绪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这里有亲人、有生活、有融于身心的文化氛围,他们为何要离开?是不是迫于某种压力和环境的不友好?

如果我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指责他们的离开这一点上,反倒背离了我们提出“营商环境”的初衷。我们提出改善营商环境,就是为了吸引他们来投资、来发财,我们是将我们和环境当做主体的,而他们商人,不过是客体,是我们吸引的对象。如果他们不来,我们会反思我们营商环境没做好。

那么今天当少数商人要离开,我们为何纷纷指责他们,而不反思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是不是不友好了?当大家在网络上指责他们、网暴他们,这本身就是一种营商环境的不友好。当企业家不再投资的时候,最后受伤的是社会,以及我们每个普通人,因为就业和消费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他们是商人,正如李嘉诚所说,“我只是一个商人,不要用空洞道德来衡量我”。他们只是墙头草,只是顺着风向而变化,他们逐利而行,如同商业牧民,逐水草而行。不要指望他们是“试金石”,我们不需要用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标准要求他们。

所以,与其指责他们“润”,不如反思他们为什么“润”,这一点可能更有价值。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