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出圈,是“一夜爆红”还是“厚积薄发”?
今冬,哈尔滨火热“出圈”:从冻梨摆盘、冻梨咖啡,到人造月亮、飞马踏冰,为了宠南方游客,哈尔滨“整活”不断;从“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到“11个小砂糖橘成东北团宠”,“哈尔滨‘杀疯了’”频频登上热搜。
12月26日,南方“小土豆”掀起互联网讨论热潮。
12月31日,黑龙江多家媒体发布新年感谢信,感谢游客。
1月1日,一群广西小朋友趁元旦假期来哈尔滨旅游,被称“小砂糖橘”。
1月2日,据哈尔滨文旅: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澎湃新闻、凤凰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转发报道。#饭店里冻梨摆盘##给中央大街铺地毯##哈尔滨为小土豆连夜撤下破旧公交牌##哈尔滨元旦3天旅游总收入59.14亿##小土豆说哈尔滨菜量太大每天都吃撑##哈尔滨整不会了背后是整会了##人民日报评哈尔滨旅游出圈##哈尔滨已经人均夹子音#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01 舆情趋势
BORYOU TECHNOLOGY /
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27日至2024年1月7日,全网共监测到哈尔滨旅游出圈相关舆情信息58.73万条。从数据趋势图来看,12月27日,南方“小土豆”热潮破圈,舆情自此开始持续发酵,随着抖音、新浪微博等平台词条#相约哈尔滨冰雪节##南方小土豆##哈尔滨惊现15元1个小土豆挂件#热度高涨,至1月4日舆情热度值到达顶峰。目前,热度呈下降趋势但仍有较高讨论度。
舆情走势图
从关键词云图来看,本次事件讨论度最高的关键词主要为“哈尔滨”“游客”“小土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等。
关键词云图
02 舆情详情
BORYOU TECHNOLOGY /
· 网民观点 ·
1、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是哈尔滨“出圈”的必要条件
微博网友@一Buddy一发文称:“我们23年夏天去的哈尔滨,印象真的特别好。不仅有吃的有玩的,而且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气氛都非常浓厚,艺术品位已经融入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令我觉得有些羡慕。这里不仅有冰天雪地,更有现代和旧时光的交织,也有东方和西方的碰撞。一个城市能突然火起来并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先有很厚的积淀,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可能本地人早就习惯了这些,只看到它的老旧,看不到它的美好。但在其他人看来,恰恰是那些‘老旧’东西,是非常新鲜也非常宝贵的。”
微博网友@迎十里发文称:“独特的地理环境,相当冷,冰雪大世界这种冰雪奇观最好的落脚点,想玩冰玩雪首选黑龙江。往北可以延展到大兴安岭、伊春的林区,这种极端气候,就像大西北独特地貌,不可替代。浓厚的俄式风情,来西安,拍古风,去哈尔滨,可以在拜占庭建筑前面拍出哥特风、巴洛克洛可可风,这同样依赖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历。”
2、一座城市的真诚和热情感染了游客
微博网友@看山河发文称:“真诚才是必杀技!看山河看见黑龙江文旅的说法后,不得不给他们个大大的中国赞,尤其是这段‘游客哪里不满意我们调整哪里,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比如说游客觉得索菲亚大教堂拍照的时候有个月亮会更好,我们就做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看山河认为,哈尔滨是懂宠爱游客的,所以我们完全没有不去哈尔滨旅游的理由!”
微博网友@龙年暴富好运锦鲤发文称:“实打实地说,哈尔滨文旅局真的有认真看大家需求,网友要啥安排啥,我都想去了,感觉东北人都好热情,本i人想和东北人做朋友”
3、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让哈尔滨文旅火爆
微博网友@红树西岸发文称,“今年冬天,哈尔滨为什么火了?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接待游客300万,旅游业收入接近60亿元,哈尔滨突然成了网红旅游城市。哈尔滨为什么突然火了?哈尔滨创造了新的旅游消费场景,冰雪游。这种主题式的冰雪游对于南方游客体验最好。这次哈尔滨文旅火爆和短视频的推广宣传有关,也和当地政府大力推广文旅产品有关。哈尔滨文旅火爆,说明东北的旅游业、相关服务业进步很大,尤其是观念的改变。东北向来是重工业城市,服务业的短板很多。当地政府转变观念,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政府的治理水平和当地的服务业水准。同时,我们也看到,哈尔滨的文旅火爆,大幅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城市软实力的打造关键在于旅游业的打造,旅游是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吸引力最有效的产业。哈尔滨当地政府下一步将思考,如何把短期的流量资源转换为城市长期的软实力?”
微博网友@IT互联网那点事发文称,“尔滨啊,其实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挺不容易的,记得在去年12月中旬,因为冰雪大世界有些项目有人没玩到就纷纷退票,网上出现了很多“白嫖”冰雪大世界攻略,然而哈尔滨大世界却主动道歉,这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纷纷声援冰雪大世界,一周的时间,哈尔滨彻底出圈,哈尔滨文旅抓住了这次发展的机会,哈尔滨人也用热情和真诚打动着每一个来哈尔滨的游客,“南方小土豆”,“广西砂糖橘”,“云南野生菌”等网络热梗也引起了很多热议,有些人扯上了这是歧视,这是刻板印象,这是童年缺失,我觉得大可不必,当你在抠字眼的时候,也许这个城市就错失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善意,少一些偏激,城市的烟火气就是海纳四方,昨天是淄博,今天是哈尔滨,也许下一个就会轮到你我的城市。”
微博网友@平原公子赵胜称,“铺防滑地毯,换公交牌,延长早餐时间,赠送冻梨、黏豆包,房间配备地方小吃,增加大堂礼宾员,提供伴手礼、御寒用品、限制酒店调价……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需要整个城市全行业的老百姓配合。这样的效果是超出预期的,城市消费繁荣,游客满意,当地人民能够收到精神和物质双重回报,双赢。”
4、过度宣传让人偶感不适
微博网友@其实是香蕉发文称,“我从以前就很想去哈尔滨玩,一直觉得这个地方本来就很有意思,建筑漂亮又有特色。但是为什么旅个游都要暗戳戳搞娇妻文学,性缘脑已经到这种程度了吗。什么‘哈尔滨性别男’‘哈尔滨霸总’‘你就宠吧’‘南方小土豆’之类的,宣传角度完全变味,把一个城市拟人化成一个男的,窒息。凭什么把事情做好了就性别男啊。本来好好的一件事,南方人想看雪想去北方城市体验一下,东北的旅游经济趁着这股劲也能提一提,双赢。现在城市魅力展现走偏成刻板印象,什么叫‘宠’啊?游客来旅行是花钱的啊,提供好的服务体验本来就是应该的,就非得弱化一方强化一方搁这演霸总剧?没意思。偏偏互联网还就吃这一套,崩溃。一场男凝的狂欢。”
微博网友@撒哈拉沙漠的雨天发文称,“本来计划月底去长白山滑雪的。一天天小土豆小土豆的营销,看着真反感,不去了。祝你们全家都是土豆,大的,中的,小的…… ”
· 媒体观点 ·
1、人民日报:“冰城”爆火,密码在于热情和真心
从冰天雪地的老工业城市,一跃成为这个冬天“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目的地,背后是哈尔滨把游客“宠”出新高度的热情和真心。精准洞察需求、创新深挖冰雪资源,持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保障游客安心、舒心上,从推出免费往返的“地铁摆渡票”到增设游客温暖驿站,从提升餐饮和住宿行业服务质量到建立处置问题“不隔夜”机制,“冰城”游客逐渐增多,相关部门的服务也日益细致入微。用心“宠”游客,也离不开全民热情参与。出租车司机、小摊摊主、商场保安,人人化身服务员和导游。以真心换真心,城市间涌动的热心与热情无疑能够让远道而来的客人驻足留恋、动以真情。
一时走红不难,想要“长红”不易。不论是今天的哈尔滨还是昨天的淄博,都面临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留量”的现实课题,但也都用生动鲜活的实践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及时回应需求、用心用情待客才能赢得网民的真心点赞和游客的“用脚投票”。抓住机会提升城市基建和景区建设等“硬设施”,把握机遇优化旅游业态、消费氛围等“软环境”,即便冰雪消融或是流量退去,这样的城市也将在下一轮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先机和更充足的底气。
2、澎湃新闻:东北全面振兴迎来新机遇
盘点这些年的网红城市,多数是像淄博、榕江这样红一阵的,但也不乏杭州、长沙、成都等长久红的。而要想实现从红一阵到长久红的蜕变,除了不断开发、丰富本地的旅游资源,更重要的还是升级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这点对于东北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反复强调,东北“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这个意义上,此番哈尔滨的爆火,虽然持续性尚需观察,但其中所展现的服务理念、城市姿态却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如何使“讨好型市格”内化为东北的城市基因,不仅“讨好”外来游客,也“讨好”本地市民、民营企业,这是冰雪季过后,哈尔滨乃至全东北应该思考和回答的课题。
3、光明网:“萌萌哒说话”助力哈尔滨出圈
两相比照不难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合流,与大众印象中东北人豪爽耿直、侠肝义胆、幽默风趣的形象非常融洽。传统的官方话语体系和结构具有一定制式要求,措辞规范严谨,语气正式严肃,目的是塑造沉稳庄重、值得信赖的权威形象。而感谢信、近日的媒体报道,甚至哈尔滨人这几日的“夹子音”则积极向年轻人的语言和网络语言靠拢。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在其时效性、创新性、阶段性、个性等特点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形式,更多展现出自己友善、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包容与热情。
“萌萌哒”说话的另一个含义,在于放低姿态,做好服务,从而构建起风趣亲民的社会形象,也构建起与受众平等互动的新型社会关系。“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的市民,“每一个短视频、每一条评论给我们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高度重视,真心感谢,逐一核实,放在‘显微镜’下研究、解决、改进”的政府,网友们已经将哈尔滨正式确定为“讨好型市格”。在这样的城市旅游,“受气是不可能受气的”,遇到问题也是有人管的,这就是一个政民齐心的城市带给人的安全感。
4、中国经济网:哈尔滨火热出圈 真诚待客是最硬的招牌
从夏天的淄博,到冬天的哈尔滨,这些城市火热出圈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其背后,蕴含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真诚待客永远是一个地方最硬的招牌。哈尔滨的热情、真诚,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也催生了“泼天的富贵”。当然,“爆红”实难得,“长红”更不易。接下来,希望哈尔滨能趁热打铁,不断丰富文旅业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从而吸引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5、中国新闻网:别让刚火出圈的“尔滨”因热梗破功
“泼天的富贵”并不好驾驭,“尔滨”刚火,不如给大家都多一点时间和空间,不合适的称呼可以改,重要的是多点包容,别坏了朋友们去玩的心情,别让刚火出圈的“尔滨”因热梗破功。很多人也都看到,为了抓住这“泼天的富贵”,哈尔滨有多拼,不管是景点、娱乐设施,还是公共服务、旅游氛围,从人到事都显示出满满的诚意。而游客们也给出了大力的支持,黑龙江省在感谢信中直言“您的传扬,把很多龙江人都‘整不会了’”。对彼此来说,都可算是一场双向奔赴。
网红城市火了,不管对城市本身、当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大家都乐见其成。尤其是当下鼓励发展旅游情况下,这本是件多赢的事。但如何恰当应对流量、留住流量,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综合水平。“南方小土豆”争议也给哈尔滨提了个醒,要走向长红,还需要修炼更多“内功”,城市形象的塑造、游客的旅游体验、城市服务的提升等等,不仅要下大功夫,还要使寸劲,下“绣花”功夫。让大家记住这座城市,而不只是某个热梗。
03 舆情总结
BORYOU TECHNOLOGY /
继“淄博烧烤”之后,哈尔滨再次火爆出圈。对于地方文化旅游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哈尔滨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推出各种创意冰雪活动;真诚待人,用心服务;持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政民齐心,共同努力。
哈尔滨出圈不是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的“预谋”。1月2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哈尔滨这个冬天的火爆其实不是偶然的,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了。整个冰雪季包括群众文化这些活动,设计有100项活动,除了想让游客玩得开心,也想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
巨大的“曝光度”往往存在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哈尔滨今冬开局就不顺利,但哈尔滨文旅局在应对危机时却为大家做出了教科书式的示范。12月18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由于入园人数远超游乐园承载量,游客被迫在零下20℃的户外“罚站”数小时,不少游客高喊“退票”,随后登上热搜。冰雪大世界大方退票,哈尔滨文旅局局长亲自入园督导发布道歉信,不但危机顺利化解,真诚的态度赢得了民众的好评,为哈尔滨出圈开了一个好头。
哈尔滨的真诚不仅体现在积极处理退票问题,更体现在持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街头还修建了“温暖驿站”,供“南方小土豆”休息取暖;担心游客滑倒,给中央大街铺上地毯;地铁集团推出免费往返的地铁摆渡车票……“东北老铁”们也是热情待客,让南方人感到宾至如归。机场玩快闪,花式迎客;给冻梨摆盘、给萝卜切片,豆腐脑可以放糖;出租车司机一改往日豪放粗犷,温柔地说“公主请上车”……
哈尔滨出圈的因素众多,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东风,有疫情后的旅游热情,也有媒体的推波助澜,但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在其出圈的背后也给其他城市带来启示:不断开发、丰富本地的旅游资源,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用真诚和用心来打动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