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千万级带货主播把保健品吹成神药

在双十一当晚的直播中,“麦琪啦”上架了国内外多款宣称有医疗保健作用的产品,并称部分是“独家售卖”“新品首发”,并通过话术暗示这些产品可治疗疾病,甚至肿瘤。而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三款产品均无药品相关标识。相关产品为“压片糖果”,属于普通食品,仅适用于成人,且英文包装上写明是“膳食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介绍,膳食补充剂属于“食品”范畴,但可能含有一些会对身体产生强烈影响的成分。若将膳食补充剂和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服用补充剂前需要咨询专业医疗人士。

11月25日上午,澎湃新闻对“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把保健产品吹成“神药”的行为进行披露,对此,社交平台“小红书”相关负责人25日中午回应称,已关注到相关信息,经查账号“麦琪啦”存在直播间销售商品违规宣传行为,目前已对该账号进行停播和账号贴条处罚。平台正回查其他违规情况。此外,“麦琪啦”的账号已被标记为风险账号,所有产品已下架‌。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自澎湃新闻于11月25日上午发表文章《起底“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拆分病名暗示能消瘤治癌,把保健品吹成“神药”》后,各大媒体纷纷介入转载报道,关于“千万级带货主播把保健品吹成神””起底‘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等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扩散。

11月25日,澎湃新闻发表文章《起底“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拆分病名暗示能消瘤治癌,把保健品吹成“神药”》,并被广泛转载传播。相关信息发布后,财经网、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周刊、法治周末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报道,引发自媒体和网民关注讨论,相关话题“千万级带货主播把保健品吹成神药”曾登上微博热搜榜第10位。

1、舆情走势分析

事件舆评丨千万级带货主播把保健品吹成神药

舆情走势图

截至28日18时,全网相关信息共4100余条,其中客户端2500余条,微博530余条,微信430余条,视频270余条,网站270余条,互动论坛30余条,数字报7条。

2、关键热词

事件舆评丨千万级带货主播把保健品吹成神药

关键词云图

关键词云图显示,在本次舆情发酵过程中,“主播”“直播”“平台”“带货”等关键词受到普遍关注。

02

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认为虚假宣传的违法成本低。

网民“若水三千”称,这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明目张胆地虚假宣传,处罚也是不痛不痒。

网民“用户9530192095123”称,虚假宣传,欺诈等违法成本太低。

网民“阿庆姐”称,现在直播都是严重虚假宣传,为什么要等事情很严重了再处理,中国的新新事物都是胆子大的赚钱。

网民“幸运漂流瓶0”称,用虚假跟忽悠能赚到钱谁不想要那是傻瓜,被查到就只封号跟一点点小小处罚就完事,人家换个帐号跟套路又出来,可政府查到这些为赚钱而丢失良心的人付出重一点的代价呢?

2、认为直播平台未尽到监管职责应担责。

网民“朴实大月月”称,其实就是平台监管不力,平台只考虑流量,因为流量可以变现,别想着它们这些资本家有啥子社会良心。

网民“海子”称,为什么这些人敢肆无忌惮的制假售假,为什么这些平台装聋作哑。

网民“戏七月”称,平台不知道?都知道!只是任由她直播,平台也跟着拿分成,被举报多了,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平台就给标注风险账号!反正平台里外不吃亏。

3、希望相关部门根据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网民“润先生讲故事”称:新业态新模式下,有关监管部门已经不适应,垂老暮年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模式监管,所以推迟退休只能让乱象层出不穷,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与时俱进,除了线下活动,也要把目光放在互联网上来。

网民“唯实的话”称,国家应该管管这帮直播带货之徒了!假大空不说,就是好吃懒做的代表!

网民“中华腾飞歌”称,国家法律法规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让那些违法违规的事件欺骗老百姓,伤害老百姓!法律的漏洞必须尽快补上,避免那些不良资本钻法律空白的空隙,伤害国家和人民!

网民“文雅风儿”称,国家必须对直播立法,追究平台责任,不只是追究主播责任,现在平台很坏,虚假宣传满天飞。

4、反映当下网络上虚假宣传盛行。

网民“频率徜徉”称,各类化妆品也是吹神乎其神。

网民“尺短寸长”称,百度上的药品广告也是天花乱坠,神乎其神,堪比仙丹。

网民“徐娜n”称,还有很多健身主播卖那些蛋白粉、保健品都是没有蓝帽子的,都会说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也是可怜哪些忠实粉丝不懂看,可能有些主播也不懂这个板块。

媒体观点

1、新京报:保健品当“神药”卖,平台不能纵容。

药品可以治病,保健品不能。保健品属于食品,其生产、销售受食品安全法规范。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直播间信口胡说,虚构保健品的治病功效,误导受众,违法当罚。

事实上,对于自己的行为违法,直播者心知肚明,也设法规避或者“毁灭罪证”。但再怎么拆分病名,都不能改变其虚假宣传的本质。而下播后下架相关产品,只是避免了危害后果的进一步扩大,之前的后果已经无可改变。当然,这提醒执法机关及时固定证据。

近年来,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医疗器械(简称“三品一械”)的直播带货问题不少。除了直播带货者,一些平台也难辞其咎。直播者和平台“一荣俱荣”,但对于虚假宣传者,再怎么舍不得,也必须将其及早驱逐出平台。

2、北京商报:神药遍地,警惕保健品带货“黑洞”。

近年来,网络直播带货行业飞速发展,乱象频出一再引发大众的警觉。以虚假宣传博取流量、带动销量恶行屡禁不绝。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神医神药出没再平常不过,虚假宣传、违规广告、销售误导等负面舆情不断。如何对保健品带货的“黑洞”加以约束,成为各方关切的焦点。保健品直销模式迭代,药品商超退化,电商渠道崛起,带来了保健品销售新的监管难题。

平台审查依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简单的敏感词筛查停留在相对机械的层面,只要主播稍稍改变话术,便可轻松逃逸。与此相对应,平台层面对于直播间的“封禁”,往往只是一时的。短暂停止后很快复播,形成了一种“错了还做,做了不改”的恶性循环。在处罚层面,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的罚款金额,相比直播带货收入仍然微不足道,对违规人员不足以形成有效威慑。想要真正解决神药带货的乱象,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必须不断完善。

3、现代快报:千万级网红带货翻车事件值得深究。

这一事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入反思。在其直播间下单的消费者,多为对健康心怀忧虑或已然患病之人,他们将康复的殷切期望寄托于主播推荐的产品之上。夸大宣传保健品的“药效”,会让那些本就遭受病痛折磨的人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可能延误正规的治疗时机。将道德与法律底线抛诸脑后,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更破坏了整个直播行业的信誉生态。

其售卖产品的页面仅寥寥数张产品图,缺乏任何说明信息与详细介绍,直播结束后便匆忙下架相关产品,且不支持直播回放。试想,倘若产品没有问题,为何要如此操作,这般驾轻就熟的“躲猫猫”操作,显然是在深谙法律规定和平台规则之后的熟练操作。这与诓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套路何其相似?无非是换了个直播平台,披上了看似时尚新颖的网络外衣罢了。

再者,“麦琪啦”背后究竟隐匿着怎样的宣传团队?其产品供应链所属公司,究竟是拥有合法合规资质却妄图投机取巧的企业,还是企图借直播热潮谋取不义之财的不良厂商?这些疑问都亟待深入挖掘与详查。唯有将每一个环节都彻查清楚,方能还公众一个健康、诚信的消费环境,重塑直播行业的纯净生态。

03

舆情总结 /  Boryou

2024年11月上旬,知名带货主播“麦琪啦”在小红书平台上的直播活动中,因推广一系列国内外保健产品时采用暗示性话术,声称这些产品具备治疗疾病乃至肿瘤的功效,从而在业界与公众间引发了广泛争议。该事件经由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的深入报道后,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针对这一事件,小红书平台积极响应消费者投诉,迅速对“麦琪啦”的账号采取了停播处理,并附加账号贴条以示惩戒,同时正着手复审其他潜在的违规行为。

“麦琪啦”的夸大其词与误导性表述,严重侵蚀了消费者的信任基础,导致众多消费者因误信而购入无效保健品,不仅蒙受了经济损失,还面临健康隐患。此事件无疑对网络直播带货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负面冲击,加剧了消费者对行业内其他主播的普遍质疑,进一步压缩了诚信内容创作者的成长空间。

鉴于此,网络直播带货行业亟需加强规范化与自律性建设。主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杜绝夸大宣传与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则需承担起更大的监管责任,引导并监督平台内商家与主播依法合规运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直播带货领域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性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主播,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并向公众公开曝光,以儆效尤。

对于消费者而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辨别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应认识到网络购物的潜在风险,不轻易被主播的夸大言辞所迷惑,保持理性消费态度,审慎选择商品,从而有效规避虚假宣传与误导性言论的侵害。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