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研判丨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崛起及舆论风波:中国女权主义将走向何方?

今年的喜剧舞台上,女性脱口秀演员异军突起,表现得风生水起。

随着《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的播出,荧幕上不再只是男脱口秀演员的天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脱口秀演员也开始大放异彩。她们带着充满自嘲和挑战意味的幽默内容,用一个又一个段子让观众笑到捧腹,也成功让性别议题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并遭到了部分男性粉丝的抵制。

01相关舆情反映梳理 /Boryou

1京东因邀请脱口秀演员杨笠代言

而遭到部分男性用户抵制 /

近期,京东双十一预热活动邀请了多位脱口秀演员,包括曾发表“男生为什么明明看起来这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言论的杨笠,部分京东男性粉丝开始呼吁抵制,对京东plus会员发起退款,并号召对过往购买清单补开增值税发票。

随后,京东在发现事态严重后,删除了与杨笠相关的微博,并关闭了评论区。

对此,部分网民为杨笠发声道,“请问双11什么时候男的成为消费主体了?还要顾及他们的感受?”“现在看来杨笠还是克制了,这下没人比杨笠更懂男人了吧,目前姐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2脱口秀演员菜菜谈及“月经羞耻”

话题引起女性群体共鸣 /

8月份,脱口秀演员菜菜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舞台上讲起了“月经羞耻”的段子,并把自己在药店买卫生巾时遭遇的“社会性死亡”经历演绎出来。

她提到,自己在药店里被男性营业员盯着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甚至还被问了一句“要不要帮您挑一款”,当场把她尴尬到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这个故事把很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性别困境呈现在公众面前。菜菜以一种极其自嘲的方式吐槽道,“不就是卫生巾吗?又不是定时炸弹”,引发了众多女性粉丝的共鸣,并就此呼吁相关部门介入市场上“卫生巾过贵且质量堪忧”等问题,部分网民称,“过于真实,上个月就在小卖部买了包卫生巾,走的时候老板递过来一个黑袋子”“永远爱各个行业中的女性,所以希望卫生巾卖便宜一点”。

3脱口秀演员Echo(冉榕)直击

“重男轻女”话题敏感点 /

10月份,脱口秀演员Echo(冉榕)在节目里分享了她二姐离家出走的故事,但在故事里触及到的却是有关“重男轻女”的敏感话题。

Echo(冉榕)自述其来自大山,家中有四个孩子,其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在父母眼中,所有的女儿都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获得与儿子同等的待遇。而她那个成绩不好的二姐不被重视且不被期待,却始终默默付出,最终在14岁的年纪毅然决然选择离家出走,独自在深圳打拼。

该期节目一出,瞬间痛击部分男性网民的敏感点,并就此谴责Echo(冉榕)刻意用“重男轻女”的话题挑拨“男女对立”,博取女性粉丝流量。

不少粉丝对此回击称,“不要低估中国男权男性的脆弱。因为恰好今天看了echo讲二姐那期脱口秀,看到105票的低分震惊了,只好揣测现场95个没投票的都是男性”“关于女性的逃离并非博眼球,而是被看见,Echo二姐的故事是女性命运共同体的连接,也是拼出一条血路的普通女孩的回声”。

02相关舆情特点及原因分析 /Boryou

以2018年央视主持人朱军被弦子指控性侵为标志,性别相关的热点事件频发,性别议题也成为网民持续关注的焦点议题。

2020年,杨笠因一句“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可以那么自信”瞬间点燃舆论热情。

四年来,性别对立程度日渐激烈,男女对立在网络舆情中逐渐发展成一个“热梗”,以至近期杨笠仍因“普信男”言论导致其代言活动被抵制。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公开展演也成为多次小型舆论爆发的导火索,“性别对立”已非男女个体间的简单对立,而成为男女群体间对立思潮的空间泛化,具体舆情特点如下:

情绪对立严重

议题失焦转化为泛化攻击

近年来,关于“性别对立”的网络舆情越来越多,呈现出高频率爆发、传播速度快、情绪对立严重的趋势。

一些人往往从男女性别意识上的二元博弈视角出发,粗暴地将一切问题简单归咎于男女性别差异,并以网络语言为载体,发表男女对立的极端言论,从而日渐形成男女对立、群体极化的舆情氛围。

脱口秀自身所具有的冒犯性与攻击性特点在男女议题上被刻意放大,舆论场内充满了围绕性别议题而展开的情绪宣泄。许多网民的帖子没有任何论点和论据,帖子内容却充满了嘲讽与谩骂。例如杨笠在节目中调侃“普信男”后招致大量网络人身攻击,更有甚者对其发布死亡威胁。

网络环境中“普信男”变成了性别攻击词语,从对一类人群的定性吐槽,重新定义为对全体男性的恶意攻击,扰乱并模糊了原本议题中对“男性说教”这一男性占据谈话主导地位现象的讨论与分析。

相应地,支持“普信男”话语的网民又以“真的是杨笠的表演只完成了50%,剩下的50%全靠破防的男网友们”等言论进行嘲讽反击,不同群体间的话语交锋呈现一种“反对派越激烈,支持派越开心”的复式反弹效应,导致双方陷入对立情绪不断叠加的恶性循环,为女性在公共环境中的发声筑加难以根除的藩篱。

表达手段多样

性别对立上升为认知框架

“男女对立”俨然成为当下网络的“流量密码”,“性别”已超越议题本身上升成网民看待诸多事物的一种认知框架。

如脱口秀演员Echo(冉榕)讲述其二姐离家出走的故事,讲述本身亦被部分网民评价为刻意用“重男轻女”的话题挑拨“男女对立”,使不同群体陷入新一轮互相攻讦的网络暴力。

反映在舆情上,男女双方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明显差异。男性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现象和动机揣测取向较为明显,诸如“田园女权”“女拳”等话语作为一种抨击女权的表述被创造并广泛使用,他们通过“贴标签”与“污名化”的手段表达对极端女权思想的不满。

此外,男性还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思考脱口秀带有的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基因,质疑杨笠、颜怡颜悦等女性脱口秀者是否已经被美西方别有用心的极端女权意识形态所渗透,成为敌对势力制造境内对立混乱的帮手。近期“经济学人”等境外媒体有关杨笠代言遭抵制的报道就被部分网民视为其“反贼身份”的证据。

而女性则倾向于用自己的生活碎片与个体感知声援女性脱口秀内容的真实性。如许多女性网民会贴上自己与“普信男”的聊天截图,用他们“普通又自信”的言语证明“普信男”的存在;又如分享自己使用卫生巾的窘迫瞬间,让受众身临其境地与话语者产生共情。

舆论场内理性与感性交织,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甚至是一起谩骂,共同构成了一场性别的狂欢。

文本解读多元

意义空间背后的权力争夺

针对女性脱口秀文本的对抗式意义解读也折射出背后社会权利之间的争斗。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是知识传播与权力控制的工具,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

性别议题之所以能引起广泛讨论,是因为每种身份背后都有广泛的意见基础,实质是两性群体之间社会权利的变迁和对社会资源的争夺。

受女性消费能力的提升、女性整体知识水平提升和社会性别再分工等多种因素影响,女性在社会上享受到的权利和资源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对男性原本的社会地位造成冲击,威胁男性主体性地位。造成男性群体身份的被冲击和再巩固以及女性群体身份的新要求和新改变。

女性不再希望只是被动地接受误解与歧视,她们也要求平等的话语地位,而嘲讽、戏谑甚至冒犯的话语体系本身也代表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话语姿态。如脱口秀演员鸟鸟用畏畏缩缩的表演动作讲述自己容貌焦虑“不要抢银行,会被监控拍到,我又不上镜”,看似自嘲,实则吐槽,用乐观的语言解构自己生活百态,向社会输出了女性强有力的声音。

此外,舆论环境中琐碎、含糊、不连贯的女性言说方式也颠覆了男性修辞的话语模式,以文化建构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大众看待事情的角度和思维。

03风险研判 /Boryou

01两性对立加剧,线上撕裂衍生线下风险

“伪女权”或极端女权主义过分强调女性权益,用性别弱势进行道德绑架,导致一部分男性受到压迫。这种心理使部分男性对女权和两性平等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当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越了男性,甚至开始对男性进行压榨,导致网络上出现许多抵制“女性霸权”的极端厌女现象,甚至发展成“仇女”群体。

这种对女性的仇恨体现在婚恋中,男性或利用身体优势对女性施加暴力行为,从中获得满足与平衡。当前女性地位虽得到很大提升,但仍处在弱势位置,部分极端男权的反击不但不能为男权夺得应有利益,反而加剧男女对立的尴尬态势。

02散播激进情绪,危害国家社会稳定秩序

在由经济多元化衍生出的思维、价值体系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网络媒体平台承载着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艰巨任务。

极端女权主义的抬头与厌女情绪的蔓延,将使社会主流思想建设工作面临挑战。若不能正视及重视女权主义的发展走向,任由激进女权文化和极端厌女氛围继续肆意生长,或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底层建设形成冲击。

随着国家“二胎”“三胎”等重大政策的发布推行,女权思想的波动愈加明显,一些激进派打着女权组织的旗号,四处散播“恐婚恐育”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在网络传播的推波助澜下,加速着社会矛盾、家庭矛盾的激化,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阻力。

03女权无序扩张,或成为防境外渗透缺口

全球化大背景下,跨国界、跨地域文化交流进入常态化,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

女权主义思想方面,西方形成更早,发展也相对成熟,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对我国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存在单向输出的影响作用。

在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各国政治交锋波诡云谲的形势中,此类思想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要格外警惕。社交媒体使用者本身思维活跃,而价值体系尚未成熟,但接触各类不同思潮的机会却在急剧增加,容易成为境外对我国实施思想文化渗透的首选目标。

基于此,女权文化在社交媒体中扩散和激进风气蔓延,或造成境外势力的顺势利用,形成间接渗透,进而实现分裂我国的目的。

04对策建议 /Boryou

1.改善媒介歧视,客观对待女性议题

新闻媒体对相关热点事件的报道和措辞很大程度上影响话题舆论走向,而一些媒体或网红为了点击率,以此类性别话题为噱头来博取关注和流量。造成的男女撕裂矛盾需要官方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增强“引导大众”的功能,其需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在社交平台上创造一个正确且理性的讨论空间,将性别矛盾扼杀在摇篮里。

2.规范平台审查机制,及时清除不良杂音

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与自由性,孕育了不同观点的多元碰撞,在观点交互中产生的社会舆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些网络用户很容易被一些负面舆论所诱导,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有关“男女对立”的过激言论。相关媒体平台应该严格规范审查机制,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及时清除在网络平台上的负面杂音,避免其成为下一个舆论发酵地,并造成线上衍生至线下的局面,诱发涉政涉稳风险。

3.政府部门以身作则,加强正确主流意识形态宣导

社交平台上存在的有关性别议题的过激言论,将会对公众的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如产生“厌男厌女”情绪、“恐婚恐育”想法等。针对上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需以身作则,通过开展一些教育和公益活动来提高公众对性别平等和反对性别歧视的认识,引导主流意识正确走向,树立正确婚姻观、性别观等,且倡导尊重和理解不同性别的观点和立场,反对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和攻击。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51-65322613

邮件:zxl@boryo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45~17:45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舆情简报
舆情简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