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舆评丨秸秆禁烧引民怨沸腾?“禁改限”提供治理新思路
又到了每年的秋收季,秸秆是烧还是不烧,年年几乎都要引起一番争论。
今年10月份,湖南省多地秸秆露天无序焚烧问题加剧,常德市澧县、临澧县、汉寿县、鼎城区,益阳市沅江市、南县、资阳区,岳阳市华容县8地被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集中约谈,引发舆论关注。虽然如此,但民间声音仍然普遍支持焚烧。在农民看来,由于烧不烧秸秆直接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大多数对禁烧都有强烈的抵制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也提到了“秸秆焚烧”不宜全面禁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认为,“秸秆还田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大气污染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完全禁烧也导致一些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农药使用量增加等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近年来,南方其他一些地区,焚烧禁令也出现了松动,从2019年开始,广西贵港市秸秆由全面禁烧改为“有序焚烧”,湖南、四川、广西、吉林、云南等地也已经在探索“限时分区”焚烧政策。
今年10月15日,湖南津市公布《津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秸秆禁烧区、限烧区的通告》,通告明确,全市未列入禁烧区域的为限烧区域,在限烧区域内重污染天气预警指令发布期间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其他时段分区域有序组织焚烧,再次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博主解读多地适度放开秸秆焚烧##湖南一地放开秸秆焚烧?当地回应##媒体:更要关注“秸秆去哪儿”#多省探索农村秸秆限时焚烧##媒体:一刀切禁烧秸秆是折腾农民##三农达人称秸秆禁烧本身是错误的##专家:秸秆禁烧政策不科学##湖南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禁改限”#等多个微博话题相继登上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各大平台热搜榜单,网民普遍对秸秆禁烧一刀切政策表示不满,认为地方政府应寻求更为合理的秸秆禁烧方式。
01
舆情趋势 / Boryou
根据博约新媒体大数据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1月8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50423条。覆盖微博、视频、客户端、微信等多个平台。
1、舆情走势分析
舆情走势图
通过舆情走势图可知,秸秆焚烧相关舆情自10月12日开始发酵,讨论度不断升高,话题热度呈波动上升状态。10月14日晚,舆情热度达到高峰,可能与湖南8个县因焚烧秸秆被约谈相关事件登上热搜有关,目前事件声量已逐渐走低。
2、信息来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图
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50423条,客户端是主要传播平台,共39900条(占比79.13%),其次是视频7890条(占比13.67%)、微信1811条(占比3.59%)、网站1230条(占比2.44%)、微博481条(占比0.95%)、互动论坛75条(占比0.15%)、数字报36条(占比0.07%)。
3、关键热词
关键词云图
据关键词云图显示,本次舆情事件“农民”“秸秆”“校放开”“焚烧”“政策”等关键词受到广泛关注。
02舆论观点 / Boryou
网民观点
1、支持适度焚烧秸秆的做法,认为秸秆焚烧不是主要污染源。
新浪微博网民@椒哥微记录表示:“有的说一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一看见地里有点烟有点火就大惊失色,看见几个数字变化就乱了方寸,就约谈。殊不知秸秆直接还田带来虫害,比所谓的焚烧秸秆带来一时的环境指数超标,要严重得多。汽车尾气一年365天24小时排放,农民烧个秸秆就被约谈。”
新浪微博网民@三十三世纪表示:“中国种了几千年的土地,秸秆、煤炭都作为能源烧了很多年,什么时候焚烧秸秆变成污染了?往前倒退百年,空气不知道有多清新。污染是因为工业化进程加快才出现的。”
2、对政府单一的焚烧秸秆处理方式表达不满,认为忽视农民实际需求。
新浪微博网民@锦鲤小糊涂表示:“虫子泛滥,虫卵一地,不烧全靠农药?秸秆灰是土地最好的肥料,焚烧秸秆可以有效地杀死虫卵和成虫的。禁烧只能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农药打的虫子都耐药了,只能用更毒的农药,如此往复循环,食品安全怎么解决?有些规定要权衡利弊,农民真是太难太不容易了!”
今日头条网民@直爽的飞花似梦表示:“在出台政策之前,各地的专业部门及专家们,应该给出解决不让焚烧的方法及处理办法吧?不能让农民种植户们自己解决想办法吧?你出政策部门不让焚烧,烧了就罚人家款甚至是不让来年种之!这就是不负责任的霸王条款!”
3、建议推动科技创新,探索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
今日头条网民@四裔表示:“行政干预从来不是推动生产变革和习俗改变的推动力,如果你认为烧秸秆不环保,与其派大量乡村干部蹲守,激化社会矛盾,不如推动科技更新,使秸秆资源化,让农民在秸秆上能挣钱。”
今日头条网民@明月清风表示:“秸秆禁烧的背后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环保挑战与政策实施的复杂性。秸秆禁烧是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应积极寻求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探索秸秆的综合利用之道,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守护蓝天白云贡献力量。”
媒体观点
1、人民日报评论:秸秆还田多帮农民算算账。
秸秆禁烧,一纸禁令,未必奏效。干部蹲点,可能也难守住四处火起。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开始探索化“秸秆禁烧” ,为“秸秆限烧”。综合平衡大气环境治理和农业生产,统筹考虑保护土壤 、防治病虫害,实事求是、堵疏结合,才能找到最优解。
秸秆还田好处多,但不能 “为还田而还田”。不规范的作业方式,不仅不能实现资源再利用,还可能影响下一茬作物生长。而且,秸秆还田须深耕。有的区域耕层较浅,追求还田为哪般?
2、新京报:秸秆焚烧“禁改限”,避免“一刀切”误伤农业。
“禁改限”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既有政策的一次重要修正和补充。它不再一味追求“堵”,而是更加注重“疏”与“堵”的结合,既考虑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又兼顾了农民的实际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禁改限”政策的出台也体现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从过去的“一刀切”到现在的“分类施策”,从过去的“强制禁止”到现在的“引导规范”,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增强了政策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3、南方周末:多地探索秸秆限时焚烧,应尊重农民的历史传承与真实需求。
秸秆焚烧和还田,究竟哪种方式对农业有利,本质上是个科学问题。双方的支持者都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进行对比。现在支持焚烧的一方拿出了禁烧后秸秆还田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病率上升的数据,支持禁烧的一方,也应该拿出相应的科学依据进行反驳。至于生物质发电等其他的综合利用方式,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如果禁止就地焚烧最有利于农业生产,成本最低,农民自然会选择不烧。
4、长沙晚报网:跳出“禁与烧”的二元思维,给秸秆找条绿色出路。
种田是辛苦活,农民不愿耗时费力去处理秸秆,觉得一烧了之最划算,减少了病虫害,产生的草木灰还能肥田。但大规模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火灾隐患。于是,各地纷纷出台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试图一禁了之,虽然下力颇多,却效果有限,因为忽略了广大农民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
如今,一些地方渐渐放开了管控,变禁烧为限烧,终究是次优解。如何让秸秆重新变得有用,才是解决秸秆难题的窍门。
5、顶端新闻:一刀切禁烧,就是折腾农民!
秸秆焚烧关系到科学种田,甚至关系到粮食安全。我们支持环保,但我们反对打着环保的旗号,不遵循科学规律,不实事求是,一刀切“禁这”“禁那”,禁得民怨四起。
回顾历史,农民在各发展阶段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承受了很多重担。但农业、农村、农民是脆弱的,经不起折腾,农民需要友好宽松的生产环境。
如果环保部门有秸秆焚烧影响的科学论证,请拿出来;如果已经意识到不足,请尊重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尽快取消禁烧政策。
一声令下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是典型的一刀切。综合考虑农业因素和环保因素,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取得重大成果,不要再以环保为借口折腾农民了!
03舆情总结 / Boryou
一些网民认为大气污染是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不应该怪罪到焚烧秸秆上,并认为自古以来农民种地就是刀耕火种,然而,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农业种植密度相当高,每年由此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高达8亿吨,集中焚烧秸秆确实成为一个影响环境的大问题。
但全面禁烧带来的基层官员和农民负担加剧、农作物病虫害加重等负面影响也不免令人反思过去的秸秆全面禁烧政策是否过于极端和片面了,况且在未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管理的农业地区,秸秆还田、秸秆回收财力、人力成本之高,使得该方法一直无法推广落地,在此情况下,由禁烧改为限烧,控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现“空间分开、时间间隔”的科学焚烧方法,不失为一种修正之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地分策管理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之道。